本篇文章1633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王兆环北京报道
最近,信托市场的政信合作产品出现了回暖。
业内人士表示,短暂沉寂后,政信合作产品再次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众多中小信托企业变通,政策“擦边球”。 产品设计加上相应的增信措施,如利用国有公司和一点地方融资平台提供担保,这些增信措施都是去年年底463号文件实施后的市场选择。
但是,有专家警告,增信方法出现一定变化后,选择产品必须重视融资者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担保者的综合实力等。
政信信用会变暖
据益信托统计,3月18日至24日一周信托产品发行中,基础产业信托发行规模最大,其6种产品共募集资金15.5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5.03%。
基础设施信托是政信合作信托产品的一种,信托资金专门用于投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政信合作是信托企业与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行业开展的合作业务。
关于政信信托是否真的在回暖,益信托研究员王利告诉记者,与近期房地产信托发行表现出色的情况相反,基础产业信托依然乏力。
她表示,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简称463号文),确定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提出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需要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 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的财务企业、信托企业、基金企业、金融租赁企业、保险企业等直接或者间接融资。 这个要求面向的是基础产业信托。 可见年部分基础产业信托产品的发行受到一定的影响。
新时代证券分解师袁建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政信合作产品有重新激活的迹象。 第一个原因是很多中小信托企业出于规模上的考虑,稍微变通一下用政策擦边球,地方政府前期需要提高大量举债,借重新回流,所以应该说这类产品一直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在擦边球现象呈现普遍趋势的情况下,政信合作类产品大幅回暖,监管层不排除为了风险控制而决定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的可能性。
袁建明表示,“大中型稳健的信托企业和主要销售渠道银行对这种可能的政策风险和地方融资平台近年来积累的风险认识也相当清醒,因此政信合作类产品预计会回暖,但整体规模有限。”
灵活的增信方法
记者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有些产品将现有的政信产品增信方法除以前所未有的土地质押外,增加连带担保,人大出具决议书等,为吸引投资者,将一些大增信方法合二为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发放的政信信托产品中,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为主,不到20%的信托产品无任何抵押,连带担保几乎覆盖所有产品。
袁建明指出,随着政府信用担保效果的减少和可抵押土地的减少,政信类产品的安全边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政府信用担保是年政信类产品受欢迎的首要原因,理论上信托企业可以在项目遭受风险后处置抵押土地以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因此土地抵押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担保措施一直被采用为最常用的增信措施。
袁建明表示,463号文发行后,证明文件产品中地方政府发行财政承诺书、人大发行相关决议等担保办法和bt(build-transfer,建设-交割)回购模式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仍以变相的形式出现
“毕竟,政府的信用担保和可抵押的土地减少后,能够让投资者放心的,是国有企业和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提供的担保。 ”。 袁建明这样说。
那么,在增信方法的一些变化和变革中,投资者如何选择相应的产品呢?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政信合作信托的风险控制重点应从“关注当地财政实力”转向“对融资主体实力和当地财政实力的综合判断”。
袁建明表示,增信方式出现一定变化后,需要重视融资者自身的盈利能力、还款能力等以及担保者的综合实力。 请选择一点具有较大综合实力的国有公司或具有当地国资背景的龙头公司可以提供担保的产品。
买财富的理财顾问说,有抵押物的产品一定比无抵押物的产品的安全系数高。 但是,在选择政信产品时,首先要看地方政府的实力,是否是高负债。 然后,看具体的项目。 抵押担保做得比较好,但基于大的经济环境,有点偏远的政信项目投资者需要慎重选择。
标题:“政信信托呈回暖态势 融资方实力是选择关键”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