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0字,读完约4分钟
宁夏西南部、甘肃东部矗立着雄伟的山脉——六盘山。 其南段被称为陇山,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这里是红军长征越过的最后一座高山,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被誉为“胜利之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拾起后,刻有“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的10个金文字,纪念碑的东西两侧分别刻有毛泽东的诗词名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 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邻县泾源的惠鑫宏告诉记者:“我希望带着9岁的儿子回顾这场革命的历史,今后继承红军战胜勇敢困难的精神。”
六盘山闻名国内外“清平乐六盘山”,其创作过程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工作人员邓彩润说:“眺望天高云淡、南归雁,不到长城,不算好汉! 同志们,屈指可数的行程已经是两万了! 六盘山和山顶上,红旗卷起西风……”邓彩润先生介绍说。 这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原型。
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养三天。 8月17日,红二十五军仅用两个中队的兵力一举攻占隆德县城,最后与主力部队汇合,晚上越过六盘山进入甘肃平凉境内。 10月5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和中央领导机关分成左右两队进入今西吉县境。 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堵塞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的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了重兵,形势相当严峻。 10月7日,陕甘支队主力沿固原王套、后莲沟抵达六盘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东南绕伦敦县境,沿小河登上六盘山。 当时,毛泽东在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盘山顶看到六盘山逵的雄姿,精神兴奋,吟诵《长征谣》。
这天晚上,毛泽东住在小边沟村张有仁宅邸中间的窑洞里。 “当时,祖父接待了父母和红军。 老爷爷看到红军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就在院子外面煮大锅煮芋头,宰杀羊安慰红军。 红军在爷爷家放了6元银币。 毛主席坐在窑洞的火炕上,借着灯的微光,在六盘山的山顶写了吟诵的《长征谣》。 张有仁69岁的孙子张希俊说。
到达陕北的毛泽东,那年12月在瓦窑堡,写了以当时即兴吟诵的《长征谣》为基础创作的《清平乐六盘山》。
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彦荣介绍,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开发行了这部《清平乐六盘山》,称“望断天高云淡、南飞雁”。 不去长城不是好汉,屈指可数的行程是两万。 六盘山的山顶上红旗飘扬着西风。 今天长缨在手里,什么时候绑苍龙? ”。
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邀请,毛主席写长卷送给宁夏人民,激励当地群众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 目前,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纪念景点、宁夏各党政府机关及高校,可以看到“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写完《长征谣》后,红军继续行军彭阳县。 在这里,现在很多媒体转载了“带泥的土豆”的故事。 1935年10月8日傍晚,毛泽东到达长城盐赵家山畔、乔家渠一带的村子。 这里人烟稀少,红军进驻时,村民早就躲了起来。 随后,村民很快发现这支部队没有像国民党军队一样,冲锋陷阵冲进庄园,破门焚烧抢劫。
“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村民们从躲藏的地方出来,叫来了红军战士。 毛主席那天晚上住在我爷爷乔生魁家的洞窑洞里。 ”。 乔生魁的孙子乔德雄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说,当时红军还没有吃晚饭,村民把土豆端出来送到部队食堂。 看到村民的水极度紧张,炊事班的士兵不忍心用水洗,把土豆简单擦掉后,放进锅里蒸了。 “爷爷说,冒着热气的土豆出锅时,红军发现煮碎的土豆上有泥土。 让毛主席怎么吃? 炊事班烦恼的时候,毛主席拿起土豆简单地剥皮,放进嘴里,边吃边说:“香,好吃! 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吃带泥的土豆,是为了明天老百姓吃不带泥的土豆”。 乔德雄说,这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村民,红军真的很担心人民的安危。 那天晚上,毛泽东睡在窑洞里用砧板支撑的简易床上,第二天就出发了。
“清平乐六盘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是毛泽东留给宁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文,已经融入宁夏人的血脉中,为宁夏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增添了勇气。 ”。 杜彦荣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崔国强)
(责任编辑:刘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就可以使用“扫描”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记者再走长征路]《清平乐·六盘山》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