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3字,读完约4分钟

报告显示,中国金融部门目前面临着房价下跌、贷款质量恶化等近期风险

本报讯(记者苏曼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昨日发布了《中国金融体系稳定判断报告》和《中国金融部门判断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逐渐增加,面临房价下跌、贷款质量恶化等多重风险。

“央行:IMF判断有不客观观点”

这是imf和世界银行对中国展开的首次“金融部门判断计划”( fsap )检查。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25个经济体同意至少每隔5年接受一次强制判断,中国是其中之一。

房地产价格扭曲

报告指出,中国在金融部门商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监管也得到加强,但金融体系多而复杂的程度提高和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 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以支持金融稳定,促进强劲均衡的经济增长。

imd货币和资本市场部副主任兼fsap基金组织判断小组负责人jonathan fiechter说:“中国的银行和金融部门虽然健康,但存在一定的漏洞,当局应该解决。”

“现有的结构促进了高储蓄和高流动性,但资本配置不当带来了泡沫发生的风险,特别是房地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扭曲的价格只会上升,所以越快消除这个扭曲越好。 ”。

银行系统或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fsap的报告,我国金融部门面临着一些近期的风险:快速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的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加剧银行脱媒现象房价下跌的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

根据imf对中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许多银行似乎能够承受单独发生的冲击,如资产质量的大幅恶化(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收益率曲线的移动、汇率的变化。 但有报道称,存在一些风险,一旦发生,银行系统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央行:IMF判断有不客观观点”

“中国金融部门的中期脆弱性在增加,有可能阻碍金融系统支持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调整。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报告认为,中国应该有限地建设金融改革行动所需的制度性和可操作性。

建议中国取消信用管理

报告认为,中国应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范围,迅速发展多种金融中介形式以促进银行间的健康竞争。

imf认为,要改变政府的作用,不是利用银行体系来实现政府广泛的政策目标,即取消信贷管理,而是允许银行根据商业目标做出贷款决策,扩大基于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采用,将利率作为管理信贷扩张的主要工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当局在上述建议的许多行业已经开始行动,基金组织愿意在加强中国金融稳定框架方面随时提供技术合作。

■响应

央行:金融改革必须根据国情保持灵活性

本报讯(记者苏曼丽)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对中国《金融部门判断计划》的成果报告进行了比较,央行昨日总体上看,报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积极、正面的,但报告中还缺乏个别的全面、客观的观点,想提出几份

“央行:IMF判断有不客观观点”

央行表示,经过多年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在商业化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主要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开始从直接手段通过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作用。

在信贷调控方面,央行于1998年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管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市场化间接调控手段诱惑商业银行合理投放信贷。

另外,利率、汇率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市场机制已经在利率、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在确定改革方向,具体推进改革步骤时,必须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保持灵活性。

【词语解释】

金融部门判断计划( fsap )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的项目,首要目的是加强金融脆弱性的判断和监测,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推动金融改革和快速发展。

标题:“央行:IMF判断有不客观观点”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