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4字,读完约3分钟
社说
检查标准要朝令暮改,破坏监管部门的公共说服力和公共安全感。
据青岛新闻网报道,2月29日,国家药监局在发给各地食药监局的《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中,指出绿色A、汤臣倍健等多家螺旋藻企业品牌产品“铅超标”。 此事曝光后,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了《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称上述多家企业品牌螺旋藻铅含量未超标。
同样是监管部门,明明检查同样的产品,却有两大不同,这个结论真的很让人吃惊。 据记者调查,药监局的两次检测均符合“常规产品”标准、铅标准值2.0mg/kg,另一次符合“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标准,限值为0.5mg/kg。 原因是,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螺旋藻片剂的铅标准值。
虽然国家标准尚未确定,但药监部门对螺旋藻食品的监管执法一直参照比较严格的标准0.5mg/kg,有地方监管部门对此表示,铅含量不适合“0.79”和“0.87”的企业品牌螺旋藻 多家保健品公司表示,他们执行的螺旋藻片剂铅含量检测标准一直为“0.5”。 但是,在舆论曝光这些知名螺旋藻企业品牌“铅超标”后,药监部门突然进行了弦的变更,抛弃了严格的标准,参照了宽松的2.0mg/kg标准? 这件事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监管部门的公共说服力和公共安全感就必须受到损害。
如果药监部门现在只有按照宽松的铅含量标准才是正确的,那么之前对绿色A、汤臣倍健等螺旋藻产品的检测,是否意味着标准错了? 该推论认为,药监部门的“失误”塑造了这些螺旋藻产品企业的形象,导致销量减少,公司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药监部门应不应该负责? 强制淘汰过去铅含量超标的螺旋藻产品并不意味着实际上合格,药监部门是在滥用权力吗,该公司的损失应该赔偿吗?
监管部门掌握的权力,影响一个企业品牌的生死、一个公司的兴衰、民众的生命健康。 这种权力运用不慎重。 目前药监部门的方法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草率、前后铅含量适用标准不一致,似乎涉嫌刮削适当的鞋,使不宜合格的螺旋藻产品“合格”。
回顾这次螺旋藻检测的风波,监管部门的行为意味深长。 从一开始就知道绿色A、汤臣倍健等螺旋藻产品的“铅超标”并未向公众保密声明,只向内部传达,到现在才知道公众希望有更安全的低铅含量标准,但向公司放宽标准,公司的经济利益会提高民众的生命健康,
含铅螺旋藻从不合格到合格,食品药品“合格”的认定还存在危险,令人担忧。 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显然不能具有这种容忍度和不明确性。 针对同样的漏洞,建议立法和行政部门尽快修补制度。
标题:“药监部门螺旋藻铅检测标准不一遭质疑”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