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8字,读完约5分钟
奇瑞汽车经过两年的组织结构调整,经营业绩依然没有明显好转。 5月初,媒体报道称:“由于这一战术变革,奇瑞总共裁员9000人。” 这个说法在奇瑞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公布后,被网络媒体报道为“计划裁员的9000人”。 奇瑞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奇瑞没有大规模裁员的计划,媒体相关报道是由于奇瑞内部统计口径不同而误读的。” 尽管如此,一些读者对奇瑞的迅速发展表示担忧,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景表示怀疑。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奇瑞的状况只是汽车领域动乱的开始。
事情回顾:虽然变革还没有结束,但是出现了裁员的谣言
5月6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裁员近1万人尹同跃‘咬紧牙关坚决制止’”的文案,“过去两年,奇瑞汽车的员工从以往的3万3千人减少到现在的2万4千人,共计900人。 关于裁员的原因,这个文案表示要调整组织结构,缩小战线,轻装上阵。 该文引用了奇瑞相关人士的话。 “目前,人事部没有统计近两年奇瑞人员的变动情况,但在这两年的战术调整过程中,奇瑞精简了一些机构,但当然也有一部分员工富裕了,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
5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奇瑞一季度主营业务亏损1.91亿负债率高的企业”,在详述奇瑞一季度财报的基础上,提到裁员9000人的传言,“奇瑞汽车行政、研发和工厂等相关人士均为本报记者提供企业的 该报道被大量传输到网络媒体,标题中强调了“计划裁员的9000人”。
5月14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经济注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奇瑞没有大规模裁员计划,媒体相关报道因奇瑞内部统计口径不同而误读”,“奇瑞剥离了非轿车业务,将开瑞事业部和部分零部件企业剥离为母公司奇瑞控股, 现在奇瑞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已经合理,不会大幅裁员。”
媒体观点:奇瑞努力了,但困难还不少
从纸质媒体的原创报道来看,媒体并不打算打扰奇瑞,报道文案以奇瑞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线调整为主,整体呈中性,有些文案可以说是正面的。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除裁员外,奇瑞还在重新梳理治理结构,准备以更清晰的企业品牌和产品系统进入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通过‘一个奇瑞’企业品牌战术,奇瑞汽车将重新确立新的产品结构,也将应对组织结构的精兵简政。”
当然,媒体并不打算赞扬奇瑞,只会客观拆散奇瑞的前途。 《中国经营报》指出,虽然有种种迹象表明奇瑞正在卷土重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奇瑞未来的道路将成为一马平川。 奇瑞的下一步举措也必须同样关注。 因为新的战术调整可能难以实现奇瑞短期内的销售额变化”。
这些客观报道使得传输媒体刻意强调“裁员9000人”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对奇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奇瑞相关人士澄清后,舆论状况正在缓和。
读者看法:变革风险不小,领域前景不容乐观
读者对奇瑞汽车裁员的新闻本身投资兴趣有限,39.1%的读者利用这个机会批评奇瑞汽车的质量、设计和售后服务等问题,26.1%的读者表示支持包括奇瑞在内的国产企业品牌汽车,部分行业人士和车企从业人员
对于奇瑞的变革,读者的评价是负面的。 关于奇瑞的将来,读者的观点与媒体很接近,也就是说风险不小,很难评价。 读者说:“老霍在投资。” “一个企业陷入裁员潮会很麻烦。 因为这不是来自空孔的风。 奇瑞汽车在国内轿车市场起步较早,但由于这几年成绩不怎么好,公司制造车混乱等问题,这次裁员风波孕育了奇瑞! ”。
对于国内的汽车领域,读者也不乐观。 读者《南国老吕》表示:“这只是初露端倪,汽车领域还有几年的好日子,届时将步美国后尘,车企被淘汰,企业品牌整合。”
民意调查:困难的变革是什么时候?
我国自主企业品牌车企生活不容易。 奇瑞作为自主企业品牌汽车的代表之一,肩上的担子很重。
如果不是奇瑞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而是显示出主要业务损失,裁员的传闻可能就不会那么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了。 奇瑞转型两年多来,效果还不明显,传出“大规模裁员”的传言并不意外。 奇瑞的主要业绩一段时间没有结果,就会不时传出类似的传言。
读者对奇瑞汽车从设计和质量到服务和形象等诸多批评和负面传言感到关注,一方面证明了对中国自主企业品牌汽车仍寄予厚望。 为了不让公众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耐性,奇瑞需要积极分享变革过程的进展,最好发出离变革结束还有多久的确定信号。
更重要的是,奇瑞要拿出实绩,增加公众的信任。 这个业绩不必是主营收入,产品设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更容易得到公众的好评。
(人民网)
标题:“奇瑞汽车被传裁员9000人转型 前景一时难料”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