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3字,读完约2分钟

最近召开的全国组织职工会议传播重要新闻,地方官员考核不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考核依据,而是以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为重要文案。 这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官员的绩效考核和晋升机制主要以经济绩效为中心展开,各级政府都在竞争经济规模、增长率这一“硬指标”。 这种评价模式对激发官员的干劲,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负面效应目前也越来越明显。

“政绩考核指标“软”化助推经济结构转型”

例如,投资短期内拉动性强,一些官员很容易将投资与经济增长直接划等号。 创造业绩,丝毫不择手段,无泽捕捞,出现了重复投资、低水平建设、招商引资混乱等现象。 投资的背后需要大量资金,也衍生出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的问题。 从全球来看,衍生出了生产过剩、投资-费用失衡等全国性课题。

“政绩考核指标“软”化助推经济结构转型”

此外,在以经济绩效为主的考核体系下,下级政府通常提出更高的快速发展目标,出现层层分解、层层加码现象,不仅削弱了中央宏观调控的效果,还出现了统计造假、数据吵架的情况。

但是,与“硬指标”相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这些“软指标”,由于所占评价权重小,难以实现,见效慢,地方官员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的动力,很多资源被评价为绩效“一票否决”

目前,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完善的评价机制。 通过制度的合理设计,促使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变过去“快速发展不看人、老百姓不经济”的局面,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 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居民幸福指数纳入对官员的评价,真实反映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政绩考核指标“软”化助推经济结构转型”

但是,在具体改进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将过去较为单一的增长指标转化为更加综合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在增加和强调民生类别的许多“软指标”之后,或难以量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为易扭曲的情况。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考核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多思考、多论证。 记者陆星兆

标题:“政绩考核指标“软”化助推经济结构转型”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