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理事长王文彪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理事长王文彪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青岛新闻网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多、土地少,需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土地 中国26亿亩荒漠化土地中,只有1/3可以管理利用,每亩改造价约2000元左右,改造管理荒漠化土地是我国处理可持续快速发展用地的必然选择,

王文彪认为, 另一方面,我国荒漠化、石漠化和盐碱化等未利用土地面积达30多亿亩,其中荒漠化土地26亿亩、盐碱化5亿亩、石漠化2亿亩。 中国26亿亩荒漠化土地中只有1/3可以管理利用,亩产改造价约2000元左右。 盐碱化和石漠化土地改造价格将达到五六万元。 所以,改造管理未利用土地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百年大计,改造管理荒漠化土地是我国处理可持续快速发展用地的必然选择。 为此,王文彪提出《关于大力鼓励荒漠化、积极扩大土地利用空之间的建议》。

以内蒙古自治区亿利资源集团为例,在内蒙古自治区鼓励沙产业快速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按照产业化治沙措施,从农牧民手里转贷沙地,开展规模化生态建设,甘草天然药业、甘草天然药业、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沙漠绿色经济产业,目前亿利资源已绿化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使十几万沙区人脱贫,较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地区生态安全,“投资多元化,收益 原来单纯依赖政府投入的事业,成为公司盈利、生态改善、农牧民致富的新兴产业,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

王文彪表示,产业化治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政策瓶颈。 公司在产业化治沙过程中,仍占有工业用地指标,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其他各种税费,同时得不到国家任何配套资金。 更突出的是土地采用权的深刻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农民沙地承包期通常为30年。 治沙绿化,沙漠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 公司经过二三十年的管理,才刚刚见成效,面临着沙地开采权失效的问题。 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公司长期投入的积极性,治沙事业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

荒漠化土地的管理和改造不仅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也是我国实现土地持续快速发展的长期事业,王文彪将其列为国家战术,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民间资本,促进“土地再生”

第一,赋予治沙公司沙漠长时间的采用权。 国家提出将荒漠化等未利用土地的使用年限延长到70—100年,以最优惠的土地转让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实施产业化治沙。

第二,给予治沙公司各项优惠政策。 第一,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在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有意转让沙漠等未利用土地给治沙单位或者个人,明确治沙期限和目标,返还公司治沙土地出让金,可以免除土地资源管理费。 公司治沙用地各地自行批准,不占用各地工业用地指标等。

第三,开展产业化治沙试点项目。 由于产业化治沙模式、技术和机制比较成熟,国家选择内蒙古库布沙漠、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进行试验,制定相关土地、科技等政策,建设“中国荒漠化土地整治试验区”,改革土地、产权等制度性改革和体制性创新 条件成熟时上升到国家行政法律、法规建设的高度稳步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王文彪:18亿亩耕地红线必需坚守”

越来越多的美好事物。

年中国经济网全国两会特辑

(责任编辑:张元缘)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王文彪:18亿亩耕地红线必需坚守”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