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2字,读完约6分钟

在“链条开始断裂”(本报7月19日)一文中,此次民工短缺的真正含义试图证明“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模式已经成为问题。 这是一个被认为是过去20年来最成功的经济增长模式来自哪里的问题。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也与最近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有关,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分解这一现象 首先,应该如何看待引起民工短缺的直接原因 说起这次民工短缺,明显的原因是工资低、工资拖欠、工作条件差、特别是在一点上工伤频繁、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不足等 但是,这些问题其实早就存在了,为什么从来没有引起民工短缺? 此外,没有任何证据表明2004年在这些方面更加恶化 其实,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是物价上涨和农民工生活费的提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居民支出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5%。 但是,这个数据并没有表明物价上涨对农民工生活费的影响程度 据了解,在农民工生活费中,食品支出占很大比重 物价水平整体上涨3.6%时,多个地方的大米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光是这样,农民工的生活费就有可能上涨几十元 这不包括副食涨价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家陈淮的数据,在珠三角这个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农民工工资12年只增长了68元 也就是说,12年的工资增长赶不上这半年的食品价格上涨 目前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生活价格每月达到500元左右,但其每月工资只有600-1000元 在一家公司里,民工在正常时间里员工的收入只能维持生活费,要留下钱就只能加班 这是因为物价和生活费的上涨,民工的收入太低,可以说其他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暴露出来了 但这只是单方面的理由 此外,我们在一点上进行的农民工调查也得出了基本结论。 也就是说,一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年轻工人)的收入与支出基本相同。 也就是说,他们打工得到的收入几乎全部,都花了钱 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既然打工的收入又花光了,为什么还要辛苦打工呢? 事实上,当我们七八年前调查农民工时,回答一个人为什么要打工的动机时,村里的同龄人都出来了,强调自己没出来却没人和他们玩。 后来在一个农村做调查的时候,更直接地看到什么所谓的“空壳村”,村里的年轻人都打工,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只要有几个年轻人留在村子里,就会看到身影。 这表明,农民打工是为了赚取兼职收入,但现实生活的逻辑更为复杂 一个基本事实是农业已经基本上成为无法盈利的“产业”,有些村子衰落成了年轻人无法忍受的地方 这就是很多人不惜代价打工的原因 但是,这种情况从今年开始发生了初步的变化 今年出台了粮食补贴、粮食种养补贴、农业税减免、大型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有关专家表示,今年各级财政支农将达到400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可获得政策性补贴50元 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 上半年,农民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8.9%,农民整体收入实际增长7.8% 正因为如此,人们又从农业中看到了一点希望 这表明,只要农业稍有优势,就不会出现农民不计代价打工的现象,无论工资多低、工作条件多差,打工的供给都是持续的逻辑,难以成立 第三个原因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其对劳动力的大量诉求有关 据报道,在有“中国休闲鞋都”之称的晋江市,2002年财政收入达到20亿人,2003年达到27亿人,增长速度为30% 流入人口的增长率明显低于这个数字 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诉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北京、天津、深圳等农民工较多的26个城市2600多家公司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显示,“2004年公司雇佣的农民工数量比2003年增加了13%。” 这证明了目前民工荒不仅有供给的因素,也有追求的因素 确定民工短缺的产生原因,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这次民工短缺及相关问题 我们观察到,有论者不同意将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定义为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民工荒”。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次民工荒的真正含义呢? 能改变什么? 不能改变什么? 这次民工短缺是否意味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确实,不能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不足20亿亩,人均耕地约1.4亩 目前农村劳动人口为5亿5千万人左右,加上实际上未纳入劳动人口的所谓半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可以达到6亿人以上 根据90年代初的技术标准,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种20亩土地 也就是说,这意味着搞农业现在我国有20亿亩以下的耕地,需要约1亿劳动力。 如果除去在农村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力,乡村工业和城市劳动者,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将达到数亿人 因此,劳动力供给几乎是无限的这一事实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另外,促使民工短缺发生的因素也取决于特定的背景 如果这些背景要素发生变化,这些要素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首先,经济的宏观调控,会减慢快速发展有点过热的产业的速度 例如房地产是近年来最热的产业之一也是吸收农民工最集中的产业之一 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吸收农民工的能力也将降低,其次,农村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果将很快稳定 70年代末期的农村改革,力量如此之大,其潜力的释放也只有七八年,但目前有关农村政策的力量程度并没有超过70年代末的改革 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决定了民工短缺不会根本改变劳动力市场上的基本供求关系 但是,这次民工短缺的发生将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乃至我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这影响了过去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形成的几乎是绝对的强资弱劳结构,有可能转变为相对的强资弱劳结构,劳动者开始获得有限的谈判能力 这样,兼职的工资和就业条件就会出现有限的改善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劳资交流的新机制,从而导致了过去“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松动和变革。 的关键是有必要在制度上巩固打破旧的均衡建立新的均衡的结果

标题:“"民工荒"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它又能改变什么?”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