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3字,读完约10分钟
阅读提示
湘黔边界、武陵山脉深处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 作为“水银都”,万山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资源枯竭后,当地因经济支柱轰然倒塌,陷入困境,寻求转型再次崛起。
调研组在采访中表示,如今的万山已经摘下了“水银都”的旧称号,打出了新的名片:休闲怀旧朱砂古镇复活“千年丹都”,电影大棚蔬菜成就了万山“武陵料理都”的美名。
“水银都”在辉煌中落下帷幕
贵州铜仁万山区,朱砂的开采和冶炼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因此汞矿储量和产量位居亚洲前列,被誉为“中国水银都”“千年丹都”,中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设立在这里。 贵州汞齐产量曾占全国汞产量的60%以上。 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在我国偿还海外债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汞”。
贵州汞合金、五湖四海的专家聚集于此,从此走出了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被送往全国各地。 贵州钢铁厂、瓮福磷矿、务川汞矿、广西平果铝厂、陕西略阳钢铁厂等有从贵州汞矿输送的人才。 贵州汞合金是贵州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摇篮。
说到贵州汞合金,老矿工感到非常自豪。 矿工子弟伍小平曾听父亲说过。 “七八十年代,矿山已经通了电,通了路,建了三个电影院,矿山经常举行文艺会、篮球比赛,到处都能看到解放牌的汽车。 ”。 当时地方干部的月薪在30元左右,而汞合金工人的月薪可以达到100元。
但是,作为矿工的孩子,伍小平感受不到父亲时代汞合金人的光辉和自豪。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汞资源的枯竭,贵州汞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困难,伍小平成为了待业青年。 “父亲说,当时矿区的工资已经不足,很多人购买工作年限,外出打工。” 当时热闹的矿区就这样衰退了,日益不景气。
2001年贵州汞矿实行政策性封闭,唯一失去产业支撑的万山迅速衰退,财政总收入320万元,来自农业税。 三百万元以上的财政收入连水电费都不够。 特区从“特好特富”变为“特穷特差”:基础设施脆弱、财力极弱、经济总量微弱的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的失业人口多、遗留问题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多。
曾经的辉煌突然落下帷幕,民众带着困惑和不满四散。 一个城市关灯,人去大楼空,到处只有可见的废弃砖、玻璃,满是青苔的砖石、坑坑洼洼的道路散乱。 谁能知道万山的未来在哪里? 曾经辉煌的景象还能再现吗?
开启变革,开始新的旅行
2008年初,罕见的冰雪冰冻灾害降临,停水停电,交通中断40多天,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原本贫困交织的万山更是苦不堪言。
在最困难的时刻,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大大同志怀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来万山探望灾民,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给万山人民带来了希望,揭开了万山转型快速发展的帷幕。
2009年3月,国务院将万山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支持、政策倾斜等方法支持万山快速发展,重点安排民生工程的实施,大力促进当地民生改善。
年5月,习大大总书记对万山转型的快速发展发出了重要指示,我很高兴铜仁市万山区干部群众全力奋斗,实现了不困的目标。 并且,万山区为加快转型可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我不等。 万山要抓住重要的快速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主求变。 干事的“以前做了多少,现在有什么该做的,就去找多少”“先做不讨论,早做不讨论,做了也能得出结论”的做法成为了变革的新共识,“立行,马上做,就做” 作风“加把劲”催生迅速发展,产生“加速度”,万山从此进入奋起直追的高速公路。
万山拼命生下希望的种子,但是由于产业空小白、资金不足、人才不足等“硬伤”,好几家公司好不容易被邀请,一眼就离开了,但希望能被一次性泼冷水抹去,万山干部很痛心。 硬件不能马上改变。 那就是改变自己。 万山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做好服务,逐渐改变投资者对这个“山包”地区的看法,“我认为你还需要在什么地方进行我们的协商处理”,万山干部一对一
从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农业项目时,公司方面担心地方工作会影响投资开工,要求向万山支付1000万元保证金。 “合同一签订,如果两个月内投资者达不到开工的条件,1000万元将作为违约金,九丰可以一分不退。 ”。 公司因相当“硬”的要求引起争议,但万山区委、区政府一口答应,施压迎难而上。 “我们有信心不会因为工作效率、服务水平跟不上而导致项目下滑。 他说:“如果项目顺利进行,违约金将取消。” 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说。
万山转型的魄力和决心连公司都在年4月底双方正式签约,5月1日破土开工,半个月动土2000亩,20天小区完成1万平方米场平,第一条钢结构连体隧道建成,3个月后第一条隧道进入种植阶段,
制作多张闪亮的新名片
970公里的地下矿山、历史悠久的水银工业博物馆、“那个时代”的怀旧风情街、网上的红风悬崖游泳池、被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谁能想象当时群山遍野的矿渣萧条之地,现在成了热门的旅游胜地
年,万山区与江西吉阳实业集团签约,整合包装原汞矿区遗迹、遗产、遗存,进行市场化开发,建设了以矿山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怀旧城镇——朱砂古镇。 朱砂古镇负责人表示,当时公司高层会议决定是否投资,9个个体中有7个不同意。 “但是,最终我们来了。 因为这里有优越的政策条件、深厚的工业历史、丰富的朱砂文化、独特的气候景观,有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得到解放和工作的地方。”
朱砂古镇景区开园那天,自行车从景区排队到高速公路路口,场面开始爆炸。 这个集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朱砂古镇,很快成为了“千年丹都”的新名片。
离朱砂古镇不远。 万山做的另一张名片。 九丰农业博物馆。 13.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蔬菜生产、育苗、观光和成果展示大棚,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繁殖技术、管理理念等,培育栽培黄瓜、甜瓜、南瓜等100多个高质量蔬菜品种,直接供应大型超市。 以九丰农业博览园为龙头,万山在全区宣传“九丰农业+”模式,在各乡镇(街道)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培育蔬菜企业品牌,万山以人均年薪20万元从九丰农业企业聘用10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各乡
通过大棚种植,万山区活用农业转型这一将棋,彻底打破了万山群众“手工”的农耕思维,实现了以前流传下来的“从田到棚”的飞速发展。 现在的万山,“千年丹都”成为“武陵菜都”,成为黔东市民的“菜篮子”、休闲观光的“花园”。 昔日的工业区,刮起了强烈的绿色风,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活力。
除了改造升级以前就流传的产业之外,万山还乘坐了“网络+”快车,瞄准了新兴产业。 敢于尝试的万山人以“无中生有”开拓新道路,在全国发布“百万年薪”求贤令,从浙江引进电商龙头公司高管陆晓文。 如果没有产业链,没有自己孵化的人才,就自己培养。 如果没有市场,业界朋友会下单或寻找资源,一步步打开市场。 短短两年,一个电商生态城拔地而起,电商销售额达到4亿多。
此外,万山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20亿元,全年引进15万辆万仁新能源汽车项目。 年7月31日,万仁新能源汽车集团第一辆汽车下线,标志着铜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也是万山绿色转型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田玉军表示:“新能源汽车有1∶10的动力,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可快速发展100多家上下游公司,产生1000亿元的产值。 届时,万山将迎来历史性的变化,变革将真正成功。 ”。
人们回到家乡迎接新的生活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调查组一行人来到了万山区青年湖村的农户。 农家两层小楼宽敞气派,院子里种的各种蔬菜碧绿碧绿,周边环境幽雅。
农夫杨姐姐很快地招待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土鸡是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是我们自己种的。 ’杨姐姐笑着说。 平时杨姐姐家可以招待10桌客人,每天有300元的收入。 客人多的时候,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
从杨姐姐家走5分钟的路,是九丰农业博物馆,走8分钟的路就可以到达朱砂古镇。 杨姐姐家所在的万山区青年湖村的黄家寨紧挨着滨河公园,可以玩。 “从这里开始旅行以来,游客变多了。 许多村民开始农家乐,不需要出去打工。 我们是年农家乐,生意还不错。 ”。 杨先生说。
在背靠青山绿水的青年湖村落,杨姐姐度过了有滋有味的日子。 在贫困的石莼县大沙堤乡,钱晓琦一家在容易的扶贫搬迁政策的帮助下,从山上进入城市。 “我们一家五口本来就挤在小屋里,从村子到小镇花了一个多小时。 ”。 钱晓琦说,现在在城市生活,舒适方便了。
近年来,万山区域外4.5万人,区内1万人轻松实施了扶贫搬迁工程。 钱晓琦一家就这样住在万山区旺家花园扶贫安置所,这里位于城市繁华地区,周围配套着医院和学校。 钱晓琦还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去锦绣坊免费学习刺绣。 “现在我有了技能,可以自力更生了。 这感觉很好。 ”。 钱晓琦说
随着万山转型的迅速发展,产业在这里聚集起来产生辐射效应,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姐姐、钱晓琦等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们在家门前开了农家乐、小超市、杂货店、礼品店。 他们在公司做过保安、清洁工、导游、售票员,他们在蔬菜基地学习新技术,自己种植大棚蔬菜,成为新的职业农民,他们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训平台学习刺绣、缝制、裁剪等技术,成为工厂的产业工人。 他们脱离了家乡流浪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父母,陪伴着年幼的孩子建造了美丽的房子。 他们的脸上一直充满着幸福,眼睛里充满着希望。
回来,万山红,新思想振奋人,新产业就绪,新面貌鼓舞人心。
(责任编辑:杨秀峰)
标题:“贵州铜仁万山区资源枯竭城区绿色转型再崛起”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