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3字,读完约4分钟
昨天,花旗集团宣布在大宗交易中抛售了机构投资者所持所有浦发银行的股票。 此前,在经历了花旗“移情”广发、浦发引资移动、花旗中国独立发行信用卡等一系列事情后,外界对双方分手的猜测实际实现。
此次花旗集团出售了2.714%浦发银行股,约为5.062亿股。此次上市后,花旗银行浦发股份为零。 按照目前的汇率,这笔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计税后花旗的利润约为3.49亿美元。
原因是“压力测试”没有关闭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花旗银行共分三批将上述股票转让给太平洋保险集团及其理财企业,转让价格均为每股8.33元,这比浦发银行昨日收盘价9.28元贴现率为10.24%左右。 这个价格并不高,加上浦发银行去年三季度末1.46元的每股收益,花旗股票的市盈率仅为5.71倍。
“在目前中资银行股最低迷的时候套现,花旗并不是没有看到中资银行股,更直接的触发点是花旗需要美国资金,从而缓解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 一位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表示。
“压力测试”只不过可以解释花旗此时抛售股票的动机。 本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了银领域新的压力测试结果,测量了19家美国大银行中的4家三叉戟。 其中有花旗银行。 测试结果显示,根据联邦储备系统设定的“最差情况”,花旗银行核心级资本比率到年第四季度将降至4.9%,仅低于5%的要求,花旗只有在不提高股东红利的情况下才能满足监管要求。
不愉快的合作?
2002年底,总额6亿元,占浦发银行5%的股份,双方共同宣布建立战术联盟伙伴关系,“在前景广阔的中国信用卡市场上,双方寻求合作和快速发展”。 2006年2月,双方又签订协议:花旗承诺将浦发股份增收至19.9%,5年内保持积极合作关系,帮助浦发在5年内成为优秀商业银行。
但是之后,在浦发资本金严重饥饿的情况下,花旗没有完成增收行动,其持有的股份后来也逐渐被稀释。 幽默是,2006年11月中旬,花旗集团主导的投资团队买入了广发行85%的股份,其中花旗持有广发行20%的股份。 与中国人寿、国家电网齐名,是第一大股东,但花旗在广发的经营管理中掌握了实际话语权,任命了多位高管。 加之花旗中国法人银行也于2006年底成立,花旗对浦发的热情早已淡薄。
资金注入滞后的浦发银行于年引进中国移动,向后者增发约22亿股,筹集资金398亿元。 增发后流动股的比例在20%左右。 从外部来看,浦发和移动合作两年后在(智能手机)银行应用、移动支付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浦发一举处理了资本金限制,今后3~5年内无需补充新资金。
双方最初寄予厚望的信用卡业务进展也不顺利。 从2003年开始,花旗银行输出信用卡技术,管理销售技术和高管,在浦发内部建立独立的信用卡中心,共同经营信用卡业务。 但是,浦发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联合花旗公布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超过543万张。 实现营业纯利润3亿7100万元,这一业绩不及后发民生银行、兴业银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今年2月,花旗中国宣布获得了在中国独立开展信用卡业务的牌照,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放。 这是继东亚银行之后第二家获得牌照的外资银行。 本报记者称,自此以后,未来浦发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将不再新增花旗的企业品牌,花旗常驻者也将撤出。
“花旗和浦发在公司文化上并不融合。 ”。 某行业分解者对本报表示,花旗希望取得进取型、话语权,但浦发作为上海当地的金融国企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双方的矛盾不可避免。
太保瞄准银行吗?
此次花旗将所有浦发股份分成三股出售,其中2.95亿股由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管,1.1亿股由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企业接管。
让我联想到平安主要深入发展、兴业拟结婚国寿等保险企业纷纷买入银行股时,太保手里是否也有扩大银行版图的野心。 一位亲近太保的人对本报记者说,太保这次出手应该以财务投资为主。 另一方面,现在花旗的售价非常便宜,而太保和浦发同为上海市的金融公司,他表示“有天然的便利性”。
标题:“花旗清空浦发银行股票 婚后十年各自飞”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