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14字,读完约13分钟
继今年3月19日发布《余额宝和存款准备金管理》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今天( 5月4日)再次向腾讯财经签名复印件《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管理? 详细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快速发展及其现状,阐述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论证为什么余额宝等货币基金要对银行存款征收准备金。
在今天的文案中,盛松成指出,近年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规模扩大,对货币政策传导及其比较有效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余额宝为例,5000亿元以上的余额宝资金95%以上存放在银行,其影响不容忽视 “我认为有必要对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是可行的。 ”。
他还明确表示,自己的建议不是向货币市场基金本身征收准备金,而是向基金存入银行的存款征收准备金,缴纳的主体是吸收基金存款的银行。 前者“是错误的理解,也是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的误解”。
迄今为止,盛松成的3月文案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在4月初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央行总裁周小川在回答腾讯财经提问时表示:“让他们进行一段讨论,讨论一段可能对我们的决定也有很大帮助。”
以下是盛松成文案全文。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管理?
盛成张31;
拙文《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盛松成、张璇:《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时报》、. 3.19、02版)指出,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银行存款由存款准备金管理,是监管套利的空 本文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快速发展及其现状,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论证了上述拙文提出的观点。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流动性风险和宏观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诞生于美国。 联邦储备系统成立前,1863年通过并于1864年修订的国民银行法首次规定美国全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设立联邦储备银行,要求所有成员银行以存量现金和直接存入储蓄银行的形式缴纳存款准备金。 1980年《货币管理法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纳范围扩大到非会员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存款。 迄今为止,美国所有存款类机构都必须遵守存款准备金的相关规定。 美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各国具有代表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首要具有两个作用
是维持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应对大规模集中提款。
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的,是为了应对银行大规模挤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 历史上各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也是如此。 以提取准备金的形式维持流动性关系到银行的业务优势。
银行的首要功能是作为资金提供者和诉求者之间的媒介,实现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 银行的首要负债业务是存款。 存款期限很短,通常不超过五年。 顾客可以随时提取活期存款,也可以在承担一定利率损失的同时随时提取定期存款。 银行的第一资产业务是贷款。 贷款平均期限较长,部分贷款期限长达2、30年。 通常,银行不能随时收回贷款。 也就是说,银行是期限短、流动性强、负债期限长、流动性弱的资产“存款贷款长”。 如果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集中存款提取,贷款未能及时收回,银行将面临流动性风险。 因此,银行吸收的存款都不能贷款,必须保留一部分资金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指控。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银行来说,是处理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失配、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央行来说,是防范金融系统流动性风险、维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 当然,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到今天,资金来源和运用已经多元化,除了回收贷款外,还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等多种渠道及时获得流动性。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要维持低比率的准备金就可以保证提款需求。
二是控制银行信贷扩张,控制货币供应量。 20世纪20年代以后,联邦储备系统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从维持流动性的预防政策转变为影响社会整体信用状况的积极政策。 联邦储备系统银行储备委员会在1931年的报告中指出:“会员银行法定准备金的最重要作用是管理信用……法定准备金的作用是在银行扩张信用之前提供额外的准备金,以抑制信用过度扩张。” (《会员银行准备金—》—; 《联邦储备系统银行储备委员会报告》刊登《1932年年度报告》,第264-265页)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表明人们自觉利用法定储备制度影响信用,影响经济。 至此,美国的法定准备制度进入了新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 由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货币供给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将货币供给量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指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
银行信贷是货币创造的渠道。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贷款转换为存款”是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货币。 一旦缴纳了准备金,银行吸收的存款就不能全部放贷,最终创造的货币有限。 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控制银行可融资资金的规模,控制货币创造。 准备金率越低,创造的货币越多,相反创造的货币越少。 如果存款不支付准备金,银行吸收的存款理论上可以全部放贷,货币创造过程无限循环,银行创造的货币无限大。
从维持流动性到控制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从单纯的金融系统内部扩展到了整个经济。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至今仍是美国实施法定准备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的也是现代各国存款准备制度的首要功能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多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我国曾多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
综上所述,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发生在市场经济最成熟发达的美国,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直接的信用计划调控有本质的区别。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防范存款性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必要措施,此外,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一样,也是央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首要手段之一。
二、现阶段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仍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工具之一
目前,各国执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通过改变准备金率来调控货币,影响宏观经济,但发达国家法定准备金率较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手段也很少。 例如,美国在1980年以后的10年间几乎没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90年代以后,联储采取了逐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的措施。 目前,美国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很低。 欧洲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只有2%,准备金率也没有经常调整。 原因之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激烈的货币政策工具,被称为“斧头”,其调整将迅速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状况,特别是银行的资金运用和利润。 一般来说,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的作用更加缓和,对经济的冲击也较小。 二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达,一方面为央行提供广阔的公开市场操作空之间,另一方面让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处理流动性问题,准备金在应对流动性风险中的作用没有以前大了。 三是在许多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不再成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资金价格(利率),例如联邦储备系统通常通过调控联邦基金利率来实施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央行也多次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来调控货币。 首要原因是我国经济金融环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异较大: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存在金融机构供给的结构性缺陷,市场运行机制也不完善,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比较有效性; 由于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处理流动性问题的能力也受到限制,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集中部分资金仍是防范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也不完善,广义货币m2目前仍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这是因为货币政策调控中结合采用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符合中国国情,也基本符合市场经济。
可见现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仍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但是,中国央行对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1.62%的利率支付了利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存款机构的利息损失,但西方国家通常不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缴纳的基础是存款,缴纳的主体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
各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入基础都是各种类型的存款。 例如,在《联邦储备法》颁布之初,联邦储备制度要求成员银行对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按不同比例计入准备金。 20世纪80年代以后,联邦储备制度根据交易性存款和非交易性存款(非个体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欧洲美元存款)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准备金要求。 欧洲央行对活期存款、协议期2年内的存款、协议期2年内的债务凭证和货币市场票据征收法定准备金。
可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要害是存款,准确地说是具有存款性质的金融机构的负债类产品,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是存款准备金的主体。 金融机构存款类负债参与货币创造过程,是货币的组成部分。 根据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流动性不同,所属的货币水平也不同。 这是因为大部分国家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 普通存款的准备金率通常高于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活期存款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我国目前也要求以金融机构吸收的各项存款为基础缴纳存款准备金,但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对普通存款、定期存款等各类存款实行不同的准备金率。
四、对货币市场基金实施准备金管理,以存入银行的存款为对象
目前,余额宝等对应货币市场基金存入银行的存款不支付存款准备金,但这部分存款的合同性质和对货币创造的影响与普通公司和个人的存款没有区别。 这是因为“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银行存款应该由存款准备金来管理”。 (盛松成、张璇:《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时报》、. 3.19、02版)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纳基础是存款,缴纳的主体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所以上述建议不是向货币市场基金本身征收准备金, 有人认为,涉及余额宝等应对措施的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准备金管理措施是直接要求缴纳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准备金,这是错误的理解,也是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的误解。
事实上,对货币市场基金存入银行的存款实施准备金管理并不是支付同业存款准备金的先例。 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存入银行的协议存款包含在银行“各项存款”统计口径中,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
进一步来看,除保险企业和货币市场基金外,我国还有证券企业、信托投资企业、金融租赁企业、银行表外理财等多家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表外理财可以视为类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同业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存款性质相同, 因此,“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存款本质上是相同的,在统一监管的大致情况下,也应参照货币市场基金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 (盛松成、张璇:《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时报》,. 3.19,02版)
以前,我国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保管的同业存款规模小,对金融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影响不大。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机构间关联性的增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运行模式,而且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及其比较有效性的影响越来越大。 年末,包括资金信托、表外理财在内的特殊目的运营商在银行的存款余额超过了2009年末的3倍。 以余额宝为例,5000亿元以上余额宝资金的95%以上存放在银行,其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人民银行已经将年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广义货币m2。 因此,有必要对这笔资金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认为是可行的。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银行吸收的货币市场基金合同存款由存款准备金管理,银行的部分资金价格将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余额宝收益下降。 正如拙文《余额宝和存款准备金管理》推算的那样,假设余额宝-增利宝基金投资银行协议存款的款项要缴纳20%的准备金,按6%的该基金协议存款利率和我国统一的1.62%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计算,余额宝的年收益率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 所以拙文指出,基金存入银行的钱不受存款准备金的管理是余额宝获得高收益的重要原因之一。
顺便说一下,每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殊的运行规律,不能只看到局部、表面、暂时的现象。 金融运行看起来不多,实际并不简单。 作为金融理论和实务家,有责任向社会传播金融知识的普及。 这也是我们撰写本文和拙作《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初衷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本文只反映了作者的意见,不代表服务机构的意见。 )
标题:“盛松成:为何对余额宝存入银行的存款征收准备金”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