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1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新农合”效应喜忧参半农民工满意度低
今天发布的《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新农合”成效喜忧参半,农民工群体满意度偏低。
由中国社科院现代城乡快速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统筹城乡快速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和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批提案于年12月8日在北京召开。 蓝皮书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系统研究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创新,深入分析了各地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蓝皮书指出,建立以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第一文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直被视为缩小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全国层面,我国从2002年开始重新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大力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两种制度已经从初试迅速发展到基本覆盖所有农村地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和参加新农合的人数都有了很大提高。 根据农村医疗设施和新农合效果的调查结果,拥有卫生所的村占75%,但只有一半以上的村卫生所能够保障村民的健康诉求,证明农村卫生医疗设施尚需改善。
关于新农合的效果,蓝皮书表示,农民对该医疗制度的满意度和由此获得的安全感很高,这对他们以前的医疗状况,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改善。 但是,新农合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其中,农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收钱贵”,许多农民认为随着医疗费的报销,药价也在高涨,从农民那里得到的真正利益很少。 另外,新农合保障的疾病类型少、程序多、繁杂等,不能满足农民的诉求,往往会给农民带来麻烦。
此外,农民群体的一部分—; —; 农民工群体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很低,他们从户籍身份来说是农民,但从职业分工来说,他们是城市流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医疗费不纳入报销范围,对他们来说,新农合并没有改善他们的医疗环境,也没有保障。
中国的医疗保障分为三组:广大农民、城市居民和城市职工。 三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在大病医疗方面。 但是,各省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偿还率也不同,但总体上农民的偿还率最小,一般为40%~50%,城市居民次之,最高的是城市职工,通常达到80%。
这些方面都是城乡统筹过程中需要着力处理的问题。
标题:“蓝皮书称新农合效果喜忧参半 农民工满意度较低”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