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8字,读完约2分钟
在伦敦书展( 16日开幕,中国是此次书展的主宾国)前夕,英国记者被介绍与中国作家、出版社、学者见面。
据英国《卫报》报道,中国的书籍世界是令人困惑的熟悉和陌生的混合体。 在记者一行人的所有会面中,网络是共同的幽灵:就像西方一样,意味着独立书店的关闭,侵蚀着销售利润和版权,但却刺激了出版业,为新作家提供了早期的平台。 网络为无数人提供了公开表达观点的方法。 纸质书正经历着西方作家哀叹的销量下跌,但网络作家却获得了大量购买他们图书的网民。
文案指出,如果哪个西方人怀疑中国对文学的投资,农村读书室计划的相关数字会让他思考,这个耗资185亿元人民币的计划旨在为中国许多村庄提供读书室。 中国信息出版局副署长吴书林说,小村庄只有1500本书和100本期刊,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村庄有5万本书。 十年来,中国已经建成了50万家小型公共图书馆,“保证公民浏览和了解知识的权利”。
作者一开始认为中国作家要么是受迫害的样子,要么是明显的御用文人。 但是,现实情况非常多,而且很复杂。 不仅如此,许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作家只有英语网民知道。
例如,阿乙在中国几乎鲜为人知,但道德无情的作家却引起了像朱莉娅·罗芙尔(中文名蓝诗玲)这样优秀的翻译家的有趣。
比乙方温和的毕飞宇是极少数有冒险精神的英语网民可能已经知道的中国作家之一。 毕宇疲惫地谈到了被描述为“最了解女性”的男作家。 他说:“我讨厌这个说法,但必须假装喜欢。” 这是因为他的小说很受女性欢迎。 他说:“描绘人物是作者最重要的任务。” 尽管他不顾麻烦,详细的叙述对英语网民来说并不陌生,但他强调了这种现实主义在中国并不是非主流。 乙方和毕飞宇说他们的早期作品加入了现代主义。 但正如乙方所说,他们最终认定“文案比形式重要”。
文案说,现在在中国,有数不清的同样印象深刻的作家在工作。 作者相信伦敦书展的参展者会大胆前进,发现这个纷繁复杂的文学世界。
标题:“卫报:中国文学世界比想像更多而杂”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