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云南在线新闻(财经频道黄楠)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上涨3.4%,较3月下跌。 从cpi的数字来看,困扰国民的高通货膨胀问题似乎正在远离。 但是,也有不少民众反映出cpi表达与自己的心情不一致。 与此相反,有分析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普通劳动者工资涨幅过慢是这种反差的重要原因。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cpi的涨幅即使下降到很多居民也觉得物价很高

年4月,全国居民支出总额比去年同期上升3.4%,比3月3.6%涨幅略有回落,实际利率也再次“转正”。

cpi下降,市场上常见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 今年第一季度,首先出现了10元2股的“大葱冲击波”。 最近,山东、江苏等地出现了白菜赶超肉价的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对50个城市食品价格的调查,白菜平均价格从3月下旬的每公斤2.72元持续上涨至4月下旬的3.38元,涨幅突出。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在经历了通货膨胀时代的“大蒜你狠”、“豆君玩”之后,老百姓对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暴涨印象深刻。 除了食品之外,目前正在进行的水、电、油、气等公共产品的价格改革也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也有媒体抱怨银行职员年薪20万还在哭,生活压力大,感叹“住在底层”。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62.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中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在接收云南省网络留言等生活必需品方面表示,如果食品类、居住类的价格暴涨,低收入家庭就会觉得物价高涨,生活压力增加。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很小,但是他们购买的轿车、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的价格有降价的趋势,所以对价格的上涨不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很强。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司雇佣的劳动力占员工的比例达到62%,其中人均工资前三位的外资公司、中外合资公司和其他联营公司雇佣的劳动力仅占公司雇佣劳动力的3.78% 六成以上的劳动力受雇于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属于低收入群体。 这个群体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也很敏感。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此外,统计指标和居民的实际感受也有偏差。 统计局负责人此前向媒体表示,cpi反映了许多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波动情况,但市民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多为单一商品在某一时间点的价格变化。 另外,价格指数涨幅大并不意味着绝对价格高。 例如,猪肉从10元上涨到20元,涨幅为100%。 从15元上升到20元,涨幅只有33.3%。 两者的涨幅不同,但上涨后的价格相同。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谭雅玲在接受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通胀环境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政策如何应对很重要。 中国的通货膨胀不同于世界的通货膨胀。 例如,与美国、欧洲、日本、周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组合方式不同。 另外,价格改革不是关键,而是体制利益和结构安排的不好,用价格处理体制领域的问题只是想象。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专家认为,4月份工业增长率依然相对疲软。 出口增长的下滑,有点超出市场预期。 4月的中国经济还处于寻找底部的过程中,不能说成功探索了底部。 随着刺激费用政策的退出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居民的费用自然会减缓。 但是,中国的支出潜力巨大,必须从根本上提取支出,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以完善。 希望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尽快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降低他们的负担,这是一项长期的政策。

“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战在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采访中指出,中国今后长期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状态。 国民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政府基本上要处理中低阶层的收入问题,要保证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幅度。 (财经频道)

标题:“CPI下降民众仍感物价高 收入差距大被指是主因”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