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98字,读完约6分钟
关于金融系统,错误的教条、误解、误读很多。 超级泡沫形成期间,许多主流经济理论确立的假设与现实背道而驰。 我不遵从这些假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金融市场 。 事实上,我的概念框架不是关于金融市场的,而是关于基础性的哲学问题,即思维与现实的关系。
我认为思维和现实之间有双向的联系。 另一方面,思维试图理解现实,我称之为思维的认识功能。 另一方面,思维试图影响现实。 我称之为思维控制功能。 如果两个功能在工作,就会形成循环关系,即反馈环。 我把这个循环叫做“反身性”。
反身性对两种功能都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如果没有反身性,每个功能只有一个自变量。 也就是说,在识别功能中,现实是自变量,现实的一些变化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思维、看法。 在操作功能上,市场参与者的思维是自变量,思维的一些变化决定了市场参与者应该采取的行动。 如果这两个功能都起作用,则两者没有参数。 因为思想和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这将给判断市场参与者的思维和市场的实际走势带来许多不明确的因素。 这些不明确的因素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的思维和实际动态之间的偏差,市场参与者的意图和最终结果之间也缺乏一致性。
反身性不是模糊性的唯一根源,其他因素也应该强调市场参与者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现实动向。 这就是“知识的不完全性”。 反身性与“知识的不完全性”和人类的“容易出错性”有密切的关系。 从逻辑角度来说,容易出错的危害大于知识不完全的危害。 如果人们在采取行动之前全面正确地认识现实,他们的想法就完全符合现实,反身性也不会成为不明确因素的根源,不会给市场参与者的想法带来不明确性,也不会给现实动态带来不明确性。
通常,人们承认容易出错的性的存在,但反身性没有受到关注。 对于所有功能,人们都在追求完美,往往倾向于忽视或消除导致不明确性的根本原因。
经济学家试图将自己的理论比作牛顿物理学理论。 我认为这个类比是错误的。 牛顿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因为自然现象的发生完全独立于人类的想法,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经济现象的发展不独立于人的意志,市场参与者具有思考能力,他们的思考会影响经济现象。
当我利用金融市场验证我的思想是否正确时,我基于易错性和反身性两个假设形成了自己的金融泡沫理论。 我认为每个泡沫都由两个要素组成。 一种是现实世界盛行的趋势,另一种是人们误读了这种趋势。 泡沫从形成到破裂是一个过程,如果市场出现了新的趋势,它可能是由某种技术革新产生的,也可能只是由金融因素引起的。 起初,这种趋势可能会悄然发生,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市场参与者观察这个趋势,他们会非常感兴趣,这个趋势可能会更加加强。 他们对这种倾向肯定有误读。 这种趋势可能会被干扰而暂时中断,对人们是否多次误读构成了挑战和考验。 如果人们看清了之前的误读,这个泡沫就不会恶化。 但是,如果这次考验验证前的误读有合理性的话,误读会进一步加强。 随着泡沫的膨胀,市场参与者会发现自己的思维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如果怀疑的人数超过相信的人数,误读就很难继续下去。 即使到了泡沫膨胀后期,由于惰性的存在,市场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尽管如此,市场趋势一定会在某个时刻逆转。 由于市场的疑问很多,本来的倾向会急速逆转,向与以前相反的方向变化。 因为这个过程往往涉及某种形式的信用或杠杆。 因为这种泡沫变化的情况表明不一致。 也就是说,上升速度很慢,在崩溃之前下降速度很快。 在泡沫形成、破裂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先后顺序都很明确,除此之外都不清楚。 泡沫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无法预测,泡沫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破裂。
任何时候都有无数的反馈循环,但所有的反馈循环可以分为正反馈循环和负反馈循环两类。 正反馈循环强化了目前盛行的误读,负反馈循环起到扭曲的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反馈循环相互抵消。 有时,正反馈环路的作用会超过负反馈环路而产生泡沫,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泡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另一种情况是负反馈环占优势。 这样的话,市场参与者的想法就会倾向于接近客观现实。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趋于均衡”。
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验场,既有利于检测趋于均衡的情况,也有利于检测偏离均衡的情况。 但是,现实中并不同时存在正好偏离均衡的情况和走向均衡的情况。 许多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正反馈环路和负反馈环路交织,市场走势起伏。
泡沫带来了金融市场内在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 危机迫使政府机构采取一点措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带动金融市场自身的快速发展。 因此,市场迅速发展不仅是“看不见的手”,也很大程度上被政治这一“看得见的手”所左右。
泡沫只是间歇性发生,但市场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未间断。 市场参与者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决策依据都是不完全的知识,在采取行动之前不完全了解现实情况,也不准确。 这给他们的相互作用带来反证性。 因此,我们在解读金融市场时,不仅要考虑到破坏平衡的情况,还必须考虑到反身性的影响。 (乔治·; 索罗斯摘自本书序言)
“危机与变革”
作者: [美]乔治·; 索罗斯
译者:蒋宗强
出版:中信出版社
乔治·; 索罗斯
索罗斯基金管理企业董事长。 1930年出生于布达佩斯,1947年离开匈牙利赴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移居美国,设立并管理国际投资基金,积累了巨额财富。 自1979年以来,索罗斯成为活跃的慈善家,为了倡导民主和开放社会的价值观,创立了全世界50多个慈善互联网组织。 该基金组织的互联网年支出约为4.5亿美元。 索罗斯写了《超越金融》、《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索罗斯的救赎》等10本特辑。
(中国经济周刊)
标题:“索罗斯:金融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1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