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村民正在切大蒜。
信息速读东川铜都街道、汤丹和拖把卡镇的万余亩稻田每年都要种完水稻大蒜,村民开始走上致富之路。 目前,他们栽培的大蒜除销往湖南、四川等省外,还远销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
正当4月,在东川水田忙碌的情景下,村民们正在田里挖大蒜。 过去,东川铜都街道、汤丹和拖把卡镇的万余亩稻田在每年种植水稻后出现了季节性的荒芜。 现在种完水稻种大蒜,万亩荒地成了宝盆。
高质量的大蒜出口到国外
4月的东川,水库干涸,农作物遭受干旱。 但是,在小江和大白河沿的田地里,由于劳作繁忙的景象,村民们忙着挖大蒜。 东川区新农栽培养殖协会会长王起帆走进大白河农田,指着300多亩蒜地说:“这里原来是荒地,村民种完水稻后一直荒废杂草丛生。” 这样形成聚宝盆的土地遍布铜都街道、汤丹、拖把卡三个城镇,面积合计万亩。 由于气候、地形等条件,除了种植水稻的季节很忙外,剩下的季节村民们宁可打工,也不愿在田里忙碌地工作。
前年,王起帆凭借协会的力量,引进了高大、质量好的河南紫皮白蒜,指导村民们种植300多亩。 大蒜除了销往湖南、四川等省外,还远销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收益非常好,一亩可售8000元左右。
地里挖大蒜的村民来自李子沟、箐口、乌龙、周边有点村寨。 箐口村的董桂花今年42岁,她家只有几分钟地,为了谋生不得不来田里打工。 多的时候一天能挖70公斤的蒜,少的时候35公斤,一年能挖3个月左右,有8000元的收入,但是劳力有点重。 可以得到一万元以上。
王起帆说,前年,这些荒地每亩只需要600元租金,而今年变成了1000元。 在荒地上种植不仅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还可以防止土地变硬。 长草后,村民种稻子时拿出200元耕地,但租来后,种大蒜就变软了,只需要100元的工资就可以耕地。
创业之初的亏损是常事
1997年,王起帆到深圳打工,加工4个月的电子产品,积累了1万余元的原始资金,回来后在家乡大寨村110多亩地种植毛豆和大蒜,销售给外国客户。 之后,通过去大理等地考察,种植了洋葱和葱。 期间,区农业局派出农业科员进行栽培技术指导。 反复试验,他获得了成功。
标题:“昆明东川万亩水田成聚宝盆”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aowen/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