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6字,读完约2分钟
《印度教徒报》4日报道称,在前合组织峰会召开之前,印中就迄今为止使两国关系紧张的“相互旅行警告”,为避免印度外长访华时遭遇“外交不自然”而降温解决。
《印度教徒报》4日援引一位未具名的中国官员的话称,最近发布在中海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网站上的公告只是建议计划去印度的中国公民“确认其行程”,并指出油价的 “将这个确保中国公民人身安全的通知与其他通报乃至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是荒谬的。” 据报道,中国官员的表态是基于中印两国相互发出“旅行警告”的一系列传言。 此前媒体报道,印度驻华使馆5月发出警告,称在义乌做生意的印度人因债务纠纷被扣为人质。 这是因为警告了当地的印度人要观察安全。 随后,中海外交部和驻印度大使馆发布公告,敦促中国公民谨慎前往印度旅行。 在中方未明确之前,印度舆论对所谓的“中国政府旅游警告”反应激烈,指责中国以“针锋相对”报复印度。 印度媒体援引中国一家旅行社的话报道称,许多此前明确表示将赴印度旅游的中国顾客,非常担心当前的国内局势,特别是罢工造成的国内交通瘫痪、秩序混乱。
对于此次中印互发“旅游警告”的传言导致两国暂时摩擦升温,中国立即明确,印度方面也“顺应时势”,降低了对中国批评的转向。 印度政府4日报道,《印度教徒报》称,在北京释放的这些信号是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访问北京之前发出的,他评价说,这种态度“积极”。 印度时报5日也评论说,印中双方缓和了上一周以来相互不信任和批判的气氛,“希望扫除外交活动的障碍”。 据悉,克里希纳将于5日抵达北京,参加6日开幕的上部组织北京峰会,并与中国高官举行会谈。
印度时报5日评论说,上合组织峰会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带来了加深接触的机会,“印中是具有重要共同地缘优势的国家,双方应减弱分歧,消除不信任”。 印度拉普拉塔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5日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和印度有必要在外交问题层面加强信息表达,“不应该在小问题上争执”。 环球时报4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应该确定对印度的战术目标”,称“中印应该成为朋友”。 《印度教徒报》引用印度官员的话说:“这篇文章是对印度的罕见评论。”
标题:“中印为“互发旅游警告”降温”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aowen/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