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3字,读完约4分钟

昆明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楚剧花灯传习馆春节送戏到农村,观众兴高采烈。 记者王安卓/摄影

演员正在化妆。 记者王安卓/摄影

年轻的武生穿着白大褂,在舞台上挥舞着枪杆开始流动,连续两个后空把台下呈贡七步场的社区居民放在眼里,多次喊道。 这是昆明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楚剧花灯传习馆春节送戏下乡第三天的演出。

]70多家70岁的老人的春节送戏下乡[/s2/

这次春节给农村送戏,昆明市文化馆共派出10名专业演员,官渡区楚剧花灯传习馆派出20多名业余演员,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4岁。 1月25日,他们带来的节目是《债女冲喜》、《三股口》、《思念过年》、《白水滩》等以前流传下来的戏曲,有文戏和武戏,丰富多彩。

“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滇剧花灯传习馆演员春节送戏下乡”

吴正东是这场演出的导演,他9岁学戏,今年70岁了。 来自官渡区楚剧花灯传习馆。 老人没有精神,有文采。 吴正东家的四代人都在学戏,继承楚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文化是他最大的愿望。

吴正东老家是保山,小时候学京剧,后来转学楚剧,就业后参加公司文艺演出,1979年参加各类文艺团体表演,后来经常跟着昆明市文化馆到昆明各村寨奔走,送剧开展乡村活动。 在吴正东的印象中,自己已经有30多个春节没在家过了。

“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滇剧花灯传习馆演员春节送戏下乡”

吴正东的30多个春节走了30多个村寨,家人没有抱怨,反而全家学了戏。 把这次剧送到下乡后,吴正东带着老伴和一个女儿来到呈贡七步场社区,全家在舞台上度过了新春。

? ? ? ? 14岁的学生:很充实

为了满足基层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诉求,这次话剧下乡活动组织了老中青三代楚剧演员,他们中最年轻的演员叫刘红菲,今年14岁,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 她眼睛漂亮,声音很大。

刘红菲正在学校学花灯专业,突然和楚剧的演出有关,她觉得有点难。 因为这次演出,刘红菲已经练习了两个月楚剧。 她说:“楚剧肢体方面的练习是个难题,练了两个月,还不是特别熟练。”

刘红菲说,自从在官渡区楚剧花灯传习馆实习以来,每周末他们都要在官渡古镇和谐的大舞台上表演。 她说:“我是演员,所以即使台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演。 如果今天走的路是错的话,我想到最后都会错的。 因为会给老百姓带来喜悦,所以我觉得很充实。 ”。

“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滇剧花灯传习馆演员春节送戏下乡”

? ? ? ? 把文化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昆明市文化馆办公室副主任杨卫红是楚剧场的专业演员,他说:“三馆开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文化诉求。 昆明市文化馆位于文庙,地点有限,所以将阵地演出改为现场演出,深入所有乡村社区将文化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

“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滇剧花灯传习馆演员春节送戏下乡”

春节期间,杨卫红总是每天早起赶到距离昆明几十公里的乡村社区,每天两场演出结束后回到昆明,到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她每天睡不着几个小时,但化妆穿着戏服,一张一张地在舞台上表演时,看不到有点累的脸。

? ? ? ? 送戏到农村,在民间成为习俗[/s2/]

七步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晋春表示,昆明市文化馆送剧下乡以来,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诉求。 目前,社区有36人自发组成民间文艺队伍,每天晚上大家集中练习,将一点政策、好人好事、生活场面编成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

“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滇剧花灯传习馆演员春节送戏下乡”

文艺队有大专生、高中生、中学生、村里一点文化都没有的老年人,他们每次节庆都要在社区组织文艺表演,年底评一两三等奖。 今年春节,文化馆在七步公演的前三天、后三天由他们自己的文艺队演出。

为了提高表演质量,文艺队选派代表向文化馆的专业演员学习,学习后将表演知识带回民间文艺队。

张凤春是七步场的居民,已经过了六旬,带着一家五口坐在台下兴致勃勃地看着节目。 她说:“年纪大了,春节也不想走。 这几天,我每天公演前一个小时来,一家人老过年看大戏,很高兴。 新年看大戏也是,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 ”。 (昆明日报记者陶园园)

标题:“市文化馆和官渡区滇剧花灯传习馆演员春节送戏下乡”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wh/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