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昨天是7月17日,由于谐音“一口”,被网友命名为“回家吃饭日”。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想回家吃饭”,但也有人说“迫于工作压力,回家吃饭真的很无力”。
幸福型毕业生的父母是最幸福的
昨天,记者采用微调调查的方法,访问了翠湖和周边的30名市民。 6名大四学生说:“还没有找到工作,可以在那天晚上回家和父母吃饭。” 刚毕业的同学和妈妈一起在公园里散步。 “我们是单亲家庭,但是儿子特别孝顺。 有什么开心的事,有好吃的就和我分享。 ”。 同学说,即使以后在国外找工作,也要带妈妈去,每天和妈妈一起吃饭。
红河学院的陈老师正好赶上暑假,昨晚可以平静地在家和父母吃饭。 平时只能打电话、发邮件、qq问候。
很遗憾,异地工作很无力。
2008年毕业的杨武现在在红河经营花店,但是昨天没有休假,所以他不营业到晚上10点就不休息。 他和往常一样,客人少了以后,父母也打算吃饭后给父母打电话问候。 正在实习的小陈昨天也没能回家。 他家离单位100多公里,当天可以到,但他三天回家一次。 受访者中有15人是异地员工,经常回不了家。 只有在新年、节日放长假的时候,才能回家看望老人。 “探亲假期通常由公务员和事务所的职员享受,所以公司不享受这样的假期。”他们希望国家有专门的假日来看望老年人。
支持型老人其实很理解
62岁的李奶奶带着孙女出去散步。 “现在请保姆不便宜,儿子和媳妇的工作压力也很大,趁我在工作的时候,带孩子来减轻压力。”李奶奶说,她的儿子几乎每天晚上7点左右回家,下班后都在外面迟到 李先生说,在这个“回家吃饭日”,儿子也要回去吃饭,她很高兴。
记者又问了六位老人,他们表示孩子那天晚上可以回家。 但是,三位老人说,孩子回家基本上是晚上9点、10点,晚饭不能一起吃。 “年轻人工作压力很大,我们可以理解。 ”。
记者从“小肥羊”、“一粒印”等5家餐厅的前台工作人员那里获悉,当晚并未收到以“吃饭日”为名聚餐的预约。
数据
只有两成白领经常回家吃晚饭
最近,一家专业网站对比10万元以上年薪的城市白领调查显示,只有约2成的人能够保证一周内回家吃饭,而早餐、中餐家中食用的白领极少。 45.7%的白领每周在家吃饭到一天。 忙,已经成为白领们不回家吃饭的第一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每天三餐、晚饭最有可能在家吃,占73.6%。 早餐、中国菜分别占9.6%、2.3%。 以一周7天为周期,3~5天在家吃饭的白领比例为44.3%,比较多。
专家表示,从饮食健康和解决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建议职场白领回家吃饭,如果有条件,可以自行计划吃饭。 家庭支持对白领职场的快速发展非常重要。 白领要利用吃饭的时间,兼顾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积极促进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口八舌
网民建议设立“回家吃饭日”
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必须经常探望或问候他们,不经常探望老年人是违法的。 对此,网民可以设立“回家吃饭日”,让家人经常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吗?
网民有没有建议可行性? 我国的节日是怎么来的? 如何把草根节日定为法定节日? 记者查阅百度百科,其中称,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节日的起源是第一日历节气、原始崇拜、祭祀、日常派生等七个方面。 的进化优势结合农业文化的特色、风俗和礼仪,统一继承性和变异性,涵盖民族性和地域性。
昆明市社科院社科所长高军表示,虽然国家没有法律规定像父亲节和母亲节这样的节日,但民间获得的认同度很高,公众和媒体当天都有很多报道活动。 网民现在提出“回家吃饭日”,可以加强亲情的传播、美德的传承等,但关键要看大家的认同度。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辉说,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发表了文件。 中国的节日设置必须由国务院制定,如中秋节假期等,由国务院组织有关部委调查制定。 节日的提交可以由个人申请,但实际上由其他相关各部门提出。 (云南网记者张勇李晓娟丁晓玲)
标题:“7·17回家吃饭日走红互联网 市民感叹常回家吃饭有心无力”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aowen/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