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助力“景村融合”发展模式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2年7月15日至7月24日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乐居村进行实践调研。
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来到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古彝族传统村落乐居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对乐居村的建设现状、产业结构以及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该村在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区域、协调周边”,从保护体系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两个方面提出对策,积极挖掘乐居村潜在文化价值,构建保护与景村融合发展并重的发展模式。在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的同时,为深入了解,团队成员自发走进农户,深入基层,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自身使命。
乐居村,坐落于凤凰山麓,是一个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彝族传统村落,村名源于彝语“洛吉”,意为“石山脚下的村庄”。乐居彝族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向详细团队成员介绍了乐居村的建筑特色:乐居村依山而建,房屋顺山就势,错落有致。古建筑有80多栋,其中30多栋有200多年历史,40多栋有100多年历史,这些连成片的老房子多数是“一颗印”建筑。 “一颗印”是形容建筑物的鸟瞰形态平面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之印章,方方正正,犹如“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属于混血儿,是彝族传统的“土掌房”与汉族民居的结合,融入“合院”式的产物,是乐居传统彝族村落的特色之一。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乐居古彝村石牌坊,牌坊下有穿着彝族特色服饰的村民,热情地介绍了当地的农产品,原生态的瓜果蔬菜,讲述了乐居村的旅游业发展给她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并相信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随后走进乐居彝族文化活动中心陈列室,里面陈列着古彝族特色民族服饰,乐居村早期生产耕种工具,以及特色木雕木制品。旧时生产工具以木制为主,乐居的木雕以实用为主,后因各民族融合交流,木雕内容逐渐丰富多样,据了解,目前村中仅有一名老人掌握木雕技艺,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传统为代价,乐居村正积极挖掘手艺传承人,将其不断传承发展。在乐居村前的广场,摆放着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石磨,在石磨的旁边,矗立着一个水力石碾石磨一体的古彝水碾房,这既是乐居古彝村走过600多年历史的证明,也是乐居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乐居民族文化园负责人同团队成员就乐居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的发展状况,以及“景村融合”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未来乐居村将进一步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推进乐居村当地景观地区更好的“乡村化”、“契合化”,推进“景—村—产”相结合,降低景观与发展规划的“割裂化”,促进景村融合。要做到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真正让乐居村成为“活的历史”,要让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活起来”!
团队成员在深入调研的同时,自发帮助村民采摘蔬果,并向前来的游客推荐售卖蔬果,深入基层、走进农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所能服务群众,在实践中了解村情、民情,认识国情,奉献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村民富裕、环境美丽及村庄发展,本质上都是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踏足乡村,深入基层,以切实足迹,探寻乡村振兴同景村融合发展状况,以新时代下的青年躬行与砥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主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通讯员:刘思婷 韩梦 刘雄峰 张颖 黄施怡)
标题:云师大学子赴乐居村调研: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aowen/34983.html